“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与担当”论坛举办
2024年11月21日至22日,中宣部出版局、中国期刊协会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第二届中国期刊高质量发展论坛。“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与担当”分论坛于11月21日下午举办,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湖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岳麓书院具体承办。本次分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发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肩负起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时代重任。来自中宣部出版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河南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委宣传部、重庆市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教育报刊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湖南省社科联、湖南大学、福建省期刊协会、河南省出版协会等单位的领导,全国各社科期刊的主编、社长以及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会议。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和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此次分论坛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为主题,体现了期刊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政治站位,展现了期刊界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主动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如何更好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他提出如下要求:一要坚持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术期刊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始终把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引导专家学者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着力,揭示和阐发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二要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引导专家学者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文化强国建设目标,加强学术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提炼标识性概念,构建体系化理论,做出学理性阐释,推出高质量成果,不断提升中华学术原创能力,为构筑中华文化新高峰提供强大学术支撑。三要坚持科学规范,持续提升内部建设管理水平和能力。期刊要不断优化栏目设置和选题策划,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做好人才队伍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中国特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和环境,积极扶持和培养青年学者。他希望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要坚定不移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发展中国学术,不断提高学术研究的主体性、原创性,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主旨报告环节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郭家宏主持。
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杜泽逊作了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当代文化建设,是学术期刊的光荣使命》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的回信,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文科学术期刊要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重视对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古籍整理研究和阐释工作,通过多学科深入研究“双创”成果,刊发高质量学术文章,提升编辑队伍素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国家文化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主编、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代尧作了题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国特色学术期刊发展道路》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对于学术期刊界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进一步推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关键就在于构建体现中国主体性的、原创性的学术体系。在知识生产和知识传输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可以在议题引领、国际传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期刊发展道路,应以中国问题为中心,通过议题引领占领学术制高点,坚持改革创新,从而推进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肖永明作了题为《以湖湘文化研究为优势特色,办好社科学报》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学术期刊是教育、科技、人才的交汇之地,是推进中国学术繁荣与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地、引领之地。他分享了《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坚持“传统人文”与“时代主题”、“传统栏目”与“专题聚焦”、“名家名作”与“新人新作”相结合的办刊经验。在积极推动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他提出应发扬“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兼容并蓄”的湖湘文化精神传统,推进新时期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主编魏长宝作了题为《从讲好中国故事到提炼中国理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期刊使命》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针对当前学术知识生产中所谓国际化的学术导向和评价导向,不应该盲从和迎合,中国学术期刊应该引导学者多做立足中国实践的学问,多产出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原创学术理论。学术研究应该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只谈事实,不讲道理”实质是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经验。新时代学术期刊应该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深入总结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经验,深刻提炼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理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原创性理论支撑。
华中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付海晏作了题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服务重大课题跨学科研究的探索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综合性学术期刊服务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新要求,综合性学术期刊承载着服务重大课题跨学科研究的使命。重点专栏建设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深化跨学科研究搭建了新平台,综合性学术期刊可通过开设专栏、组织专题讨论等方式,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新途径,综合性学术期刊应与创新团队合作,进一步推动学科融合与学术创新,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常务副主编刘曙光作了题为《哲社期刊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的经验启示》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完成自己在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应通过构建学术共同体、有组织的科研、积极主动地进行选题策划和主题宣传,发挥引领学术的作用。他基于详实的统计数据梳理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的现状,分析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的经验与不足,并从加强思想阐释、培育人才、把握根本方法、用学术讲政治、构建合力共同体等方面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的启示与建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架构。
圆桌对谈环节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王建平主持。
《学术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马立钊作了题为《以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期刊应担负起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优秀文化内容的责任。一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认真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宣传和阐释;二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三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四要培养、维护、促进良好学术生态,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共同推动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秘书长杜敏作了题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助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路径》的主题发言。她指出,学术期刊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及其传播又为学术期刊的创新性发展、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充分展现、中国学术话语的提升提供了难得机遇。学术期刊要坚守根本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立足中国道路及中国实践,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聚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鼓励跨学科研究与理论创新,打造学术交流平台与孵化青年学者,努力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作出特有贡献。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肖永明作了题为《高校学术期刊: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更大的作为与担当》的主题发言。他指出,高校学术期刊要服务国家战略,在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与担当。一要了解科技、文化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需求,积极跟踪相关学科发展动态,有效发挥学术期刊服务、展示、引领功能;二要克服基础学科在现有评价机制中的不利局面,突破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同行评议困境;三要担起为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展示研究成果、对外交流传播平台的重要责任,帮助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学术能力。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洪庆明作了题为《学术期刊须坚定不移地立足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主题发言。他指出,新时代人文社科学术期刊要立足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智识资源支持。一要在栏目设置上打破学科界限,以问题为中心,推进多学科的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促进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研究者交流;二要发挥学术组织和引领作用,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进行选题策划,围绕重大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学者发表论文和观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要在知识上熟谙历史,密切关切现实,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
《东岳论丛》主编王波作了题为《学术期刊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职责与使命》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学术期刊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与使命,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和增强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一要关注学术和现实,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对现实问题提出学理性解答;二要克服优秀稿件外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等现实困境,以及大数据带来的挑战;三要探索新的发展机制和路径,推进“期刊共同体”建设,打造资源共享、聚集发展平台,加强编辑人员培养,打造特色栏目,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湖南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湖南大学期刊与出版社李文邦社长作了题为《学术期刊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使命与担当》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学术期刊在传播和保存学术知识,引领和推动学术创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现和培育学术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多举措保障期刊高质量发展,构建多维度传播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期刊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实现文化强国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此次分论坛聚焦前沿,汇聚智慧,通过主旨报告的深入剖析和圆桌对谈的思想碰撞,为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在文化使命与担当方面提供了多元视角和创新思路,对期刊界明晰方向、凝聚力量、携手共进有着深远的意义,有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高质量发展,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进程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