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主持人
李婷婷,女,1969年生,山西省中阳人,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山西省高等学校文史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于成龙廉政文化研究会会员,山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会员,吕梁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委员,吕梁市博物馆理事,吕梁古代文化研究会理事。
近年来,主持省级教改科研项目8项,参与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本。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指导“兴晋挑战杯”获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2项,指导省级“互联网+”项目优秀奖1项。在高等学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项目中,组织并参与了学校“红色文化旅游学科群”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荣获吕梁学院“十佳教学标兵”“模范教师”“优秀党员”“省级优秀班主任”“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称号。
专栏导语
晋绥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军民创建的19个重要解放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下旬,在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及牺盟会、动委会的配合下,八路军广泛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安定社会秩序,建立武装自卫队和工、农、青、妇等抗日救亡团体,开辟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起,日军万余人兵力分五路向晋西北发动围攻,妄图摧毁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一二〇师粉碎了日军的围攻,巩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5月14日,毛泽东电示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到12月,开辟了以大青山为依托的绥西、绥南、绥中三块游击根据地,并逐步同晋西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构成晋绥抗日根据地。党领导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同广大汉、蒙、回等各族人民一起,团结战斗,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同时坚决反击阎锡山发动的***事变,使晋西北成为中共统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1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晋西北军区。1942年8月,晋绥分局成立。晋西北军区亦改为晋绥军区。从1944年开始,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8月,中国军民展开对日本侵略军的全面反攻。9月下旬,晋西北全境解放。晋绥抗日根据地在晋西北的八年里,巍然屹立在黄河以东,在陕甘宁边区的门户上给敌人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使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犯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延安和党中央,并确保了党中央与敌后各根据地联系的交通线。八年的时间,也为晋西北留下了丰厚的宝藏,涉及面很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充分认识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多重价值,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创新保护路径,并与吕梁精神紧密结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面助力晋西北乡村振兴,推进这块红色沃土高质量发展。
征稿范围
凡与晋绥学与晋绥文化传承相关的学术论文均可投稿,论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 晋绥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研究与建设
2. 晋绥文化的范围、特质及系统性保护研究
3. 晋绥文献整理与研究
4. 晋绥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
5. 晋绥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研究
6. 晋绥文化遗产与文化自信
7. 晋绥文化与吕梁精神关系研究
8. 晋绥红色遗址与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
9. 晋绥(晋西)传统民居保护性开发与利用
10.晋绥文学艺术、新闻舆论、教育发展研究
11.晋绥体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12.晋绥经济金融工作、军工事业研究
投稿要求
1. 该专栏面向全国各高校及科研单位征稿,需通过《吕梁学院学报》投稿网址(https://llxk.cbpt.cnki.net/)进行投稿,并且在文章标题中备注:“晋绥学与晋绥文化传承”专栏。
2. 文章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学术性,字数控制在10 000字左右。
3. 文章第一作者职称为副高、正高,或已取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生须加自己导师为第二作者(通信作者)。
4. 文章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一经录用,酌情给予稿酬。
5. 文章发表后被四大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含学术卡片形式),学报及时给予奖励,并将其文章在学报微信公众号重点推送。
6. 其他注意事项请详细参阅《吕梁学院学报》投稿网址的相关内容。
期刊简介
《吕梁学院学报》创刊于2010年10月,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由吕梁学院主管主办。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彰显地方文化研究的特色。主要刊登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学研究、教育学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吕梁地方文化研究、以及物理学、数学、化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研究成果。